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5112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其它] 第七章 文字的特性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楼
发表于 2010-8-24 05:29:3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

第七章

文字的特性


文字是表示语言单词的书写符号系统。文字虽然是由人制造的,但是,并不是随意制造的。在功能上说,文字是人们用以记录和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。制造任何一种工具,都必须根据工具的性能、作用对象、使用特点、现有取材、等等客观条件,才能制造出来。铲土的“铁锨”,其材料,为什么不用木头而用铁;铁锨的形状,为什么不造成“锯子”状而造成平板状?这不是由人们随意乱定的,而是受客观条件决定的。
与此相同,每一种文字的功能、体式,不是有人们随意乱定的,而是由其要表示的语言、文字书写工具、存储工具、等等客观条件决定的。
从信息的角度看,文字,可以说是可视的信息形式;语言,可以说是可听的信息形式;它们统一于信息,因此,它们可以互相转换,互为工具。从思维的角度讲,语言是思维结果的可听形式,文章是思维结果的可视形式,语言和文章既然统一于思维,那么它们二者就可以互相转换。语言的可视形式是由文字和语法构成的,文章是语言的可视形式的全部。所以,文字的变化和发展必然受语言的变化和发展的影响。当然,文字系统对语言系统也不是被动的,它也会反作用于语言。两者会出现互相促进和制约的作用。所以,我们在研究文字的变化、发展时,必须紧密联系语言的发展、变化,才能找出它的实际发展轨迹和方向,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,来指导我们的实践。
由于语言具有不兼容性或叫排它性。即任何两种语言系统,都是不能同时互相混合使用的,只能二择其一。所以,与不同语言对应的不同的文字系统,也是具有排它性的,即任何两种文字系统,是不能同时互相混合使用的。一种文字系统,虽然可以使用别一种文字“单体”,但是,这种文字单体是被该种文字系统,当作一个“表事符号”来使用的,不是把它当作本系统的文字来使用的。

自从表事符号、表句符号,发展成表示语言单词(有的附带语法)的“文字”以后,文字就成为表示和记录语言单词的工具了。因为语言不是单个人的工具,它是一种集体性的公用工具,那么,文字也应当与其对应的语言一样易学,一样能被全体男女老幼很容易地学会。

因为文字是表示语言单词的,语言是文字存在的根基,所以,当一种语言消失了,与之对应的文字,也就随之消失了。反之,不以任何民族语言为基础的文字(例如“世界文”),是不能成为任何民族的的文字的。
要想让一种文字系统便于普通民众的学会和运用,就必须具有完整的系统性。只有完整的系统,才能具有规律性,才可以让人们在读写这种文字时,有规律可循,容易学会。
所谓“系统”,是指在文字结构上,按一个规则构建的;在功能上,通过所有的文字单体的综合作用,发挥文字单体的功能。就如汽车的各个部件单体一样,它们的“汽车”功能,只有在联合为一个系统----“汽车”时,才发挥出“汽车的功能”,离开了“汽车”这一个整体,就失去“汽车”的功能”了,变成了一个普通的物件。所以,文字单体,如果脱离了它原来的系统,它就变为了一种“任意的符号”,赋予它什么“含意”和“读音”都可,就失去文字的功能了。
文字是表示语言单词的书面符号系统。要使之具有完整的系统性,就必须在表意方式、表音方式,这两个方面,各自单独遵循一个规则,形成两个子系统。这两个子系统,又在字形上合为一个总系统;所以,组建字形,也必须遵循一个规则,才能使这种文字具有完整的系统性。就如“一家不可二主”一样,在一个子系统或一个总系统中,是绝对不可再有一个平行的系统存在的。否则,就会使文字系统,失去统一性和规律性,乱了套,给人们的学习和使用造成无规律可循的局面,出现很大的困难。
文字的性能,不是取决于文字单体,而是取决于其系统的完整性;文字单体的功能,取决于文字系统的功能。
就如一个汽车的轮子,装在汽车上,就成了汽车整体系统中的一个部件,它就同汽车上的其他部件,构成有机的功能联系,使汽车正常运转起来。这样,它就在汽车系统的整体上,发挥了作用,这种作用,是通过汽车系统的整体正常运转体现出来的。如果它离开了汽车整体,它就对汽车系统起不到作用了,就成了一个孤立的普通物体,对汽车无所谓好、坏了。如此相同,文字单体,只有通过文字系统地整体功能,才能体现它的功能;它离开了具体的文字系统,它就对原先的文字系统的功能不起作用了,它就是一个孤立的普通的书面符号或记号,怎么读它都行,让它代表什么都行,也无所谓好、坏了。
文字除了必须具有系统性和规律性外,还要求构成文字的最小基本元件,要具有规范性、标准性、最简性、数量最少性,以便于人们的书写。
文字还必须具有无限的扩展性,能与语言单词的无限扩展同步前进。否则,它就不能完全地与其对应的语言达到匹配,不能完全正确地表示它所对应的语言。就不会同它对应的语言一样,易于所有的人很快学会。我们可以把同其所对应的语言一样易学的文字称为 “全匹配文字”或“科学理想的文字”,把比语言难学的文字称为“半匹配文字”、“不匹配的文字”或“不理想的文字”。
文字系统与所对应的语言系统达到完全匹配了,单个文字就能把单词的词音和词意都直接地表示出来,实现“形、音、意”三者合一,形成“形、音、意”联想闭合回路(即见形知音、知意;由音晓意、晓形;由意知形、知音);就整体文字系统来说,它通过一定的构字元件和构字规则,把其对应的语言单词的声音和含意全部表示出来,相当于单词的“像片”,或者说,就如五线谱描述音乐歌曲一样,全面地把音乐歌曲表示出来。如果达到这样的程度了,文字就同它所对应得语言一样易学了。
自从人类文字诞生以来,人们就把 “易写、易记、同语言完全匹配、适合机器组字、并且美观”作为一直追求的目标。“易写”,就必须简化;“易记”,就必须直接表示词意和词音,并具有规律性和学少知多性;“适合机器组字”,就必须具有规律性、规范性和标准性;“同语言完全匹配”,就是要求完全直接地表示语言的词意、词音,与语言同步发展,具有无限的扩展性。
不同阶段的语言,会导致不同性质的与之匹配的最佳文字产生出来。在今天来看,任何语言所对应的文字,都必须具备如下特性,才是“科学的理想的文字系统”。
1、具有单一的整体系统性、规律性、规范性和标准性、“学少知多”性。
2、与对应的语言体系的单词系统完全匹配,即能正确地直接地表示出语言单词的词音、词

意,具有无限扩展性,同语言同步发展。

3、同语言一样易学,儿童在家里,在其父母教会语言的同时就可以教会文字,所以,这种

文字可以成为“无文盲文字”。

4、 笔画、结构简单,字体清晰美观,最容易辨认和书写。
5符合字形单载的规律,即“一字一音,一字一意,意异形异”
6 其体式、功能和优点都具有永久的稳定性,不会因为字数的无限增加而退化。
7、只表示语言单词的词音、词意,不附加语法等别的成分。
8电脑处理十分方便,只用很少的组字元件和很简单的输入程序,就能组建出无限多的单字;字怎么写,键盘就怎么打;也便于手写输入和语音输入,始终适应现代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的需要,能以组字元件建立起最简单快捷的、独立自主的文字信息系统。
8条,是衡量世界上一切文字孬、好的科学标准;也是目前世界上一切文字的发展方向。目前,世界上的现存文字,还没有完全符合上述标准的。
不过,从实践上看,只有在人类语言的第三阶段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发展成完全符合以上8条标准的、科学理想的文字系统。
以第一、第二阶段的语言为基础的文字,是发展不成完全符合以上8条标准的、科学理想的文字系统的。
而汉语正是第三阶段的语言,所以,在汉语的基础上,最终必然能发展出科学理想的汉字系统的。
通过以上论述可知,表示不同阶段的语言单词的文字之间,其性质是不同的,所以是不可对比“孬”“好”的;衡量文字“孬”“好”的唯一正确的标准,应当是上述“科学理想文字”的8条。
一种文字,是否难学或易学,如果用人的“接受能力和感觉”来衡量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,本国人与外国人有不同的感觉,是因人而异的。就无法判断“难”、“易”了。用什么标准来衡量,才能科学地判断出“难”、“易”呢?
唯一的判断标准应当是与其对应的语言。为什么?
因为文字是表示语言单词的,单词由“词音”和“词意”两要素构成的,“词音”、“词意”都是不可看见的,为了把它们变成可以看见的,所以人们才发明了“文字”。因此,文字理应是语言单词的“相片”,它理应以可视的“字形”同时表示出“词音”和“词意”两个要素。世界上的任何民族的语言,都是很易学会的,不然,就不可能让小孩子在3三岁之前就能基本学会“母语”。
由于文字是由“字形”、“字音”、“字意”三要素构成的,其中“字形”要素如果不易学或者缺少表示“字音”或“字意”的部件,都会导致“文字”比其对应的“语言”难学。
   因为,人们要使用文字,必须做到两点,即脑子必须记忆文字的“形”、“意”、“音”,手必须会写出文字的“形”。如果“字形”复杂,就不便于记忆和书写;如果不能直接表示出“字意”和“字音”,缺少哪个要素,哪个要素就得全靠脑子死记硬背了。这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。
社会的不断发展,使文字数量不断增加,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 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联系QQ:7123767   myubbs.com
         站长微信:7123767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bbs.com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论坛 ( 琼ICP备10001196号-1 )

GMT+8, 2024-5-2 22:48 , Processed in 0.018088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.3

© 2001-2013 大学排名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